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 央视原创微视频《初心》引发全网热转

发布日期:2017-07-26 作者: 来源: 点击:

    这组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时政微视频《初心》于3月18日晚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后,迅速在各网络平台传播开来。这是第一次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人物专题片首发平台,从传统电视端移至新媒体平台,每集片长都不超过8分钟,3集短视频不加一句画外音,全部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自述和历史见证者的回忆。24小时内,该视频点击量突破4亿;10天后,该视频全网总阅读量超12.36亿,日前已成为“现象级”作品,持续引发全网热转。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初心》截取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宁德等地生活、工作时的片段,讲述了他一路走来坚守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根植大地、心系百姓、不忘初心的质朴情怀,感动万千网络观众。他们纷纷点赞,对作品鲜明的主题、生动的展示和新颖的样态给予好评,并称之为央视新闻人的一部“走心精品”。

                                                               一部小切口展示大主题的力作

    《初心》打动人心,靠的是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人物访谈。第一集“梁家河篇”,在黄土高原上,习近平看到乡亲们几个月吃不上一块肉,立志要让乡亲们早日摆脱贫穷;第二集“正定篇”,习近平提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方针”,让正定走上“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之路;第三集“宁德篇”,习近平讲述当年做清房工作时的决心:“我说那咱们就干,要干就干成,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箭。”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第一次看到这组微视频是在微信群里。他认为,短短的3集视频,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通过微细节展示大情怀,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党的领导人根植人民、情系群众的初心,生动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博大的思想情怀,是讲好中国故事非常生动、非常成功的一个范例。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看完《初心》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插队农村时,还是在县委、地委工作,一直到现在成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很多做法、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学习出版社社长董俊山说,《初心》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让人们真正看得见、听得着我们党的总书记初心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忘记这个初心、如何做到不忘初心,让党员领导干部都向总书记学习,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
    “这是一部新媒体模式的力作。报道以‘不忘初心’为主题,带领我们一起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程。总书记的家国情怀,是每一名党员学习的典范。”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委书记王秋杰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立根群众笃定初心、实事求是赢得民心、勇于担当诠释公心。

                                                               一场寻找“初心”的精神旅程

    《初心》从启动到播出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中央电视台台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从策划到推出全程督导。央视新闻中心以制作重大题材的规格全力投入,该中心新媒体新闻部骨干力量组成了创作团队。
    央视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主任杨继红是《初心》的策划人,张鸥是总编导。主创团队中,除了杨继红和张鸥,其他人都是“80后”。大家说,我们也要趁年轻,寻找我们新闻人的初心。
    创作团队的“初心”之旅就这样启程:两去延安、三赴正定、四下福建。到地方档案馆寻找会议纪要、报刊资料;从地方台磁带库中遴选素材画面;从央视浩繁的新闻视频中,从十几万字的同期抄录中,精挑细选节目素材……
    编导吴璇说,雪中航拍梁家河是一次挑战。为了捕捉到最好的光线,他们选择在破晓时分拍摄,一行人克服山路又湿又滑的困难爬上高处。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无人机终于在它的飞行极限——300米高空中拍摄到了重峦叠嶂、山脊千仞的震撼画面,这些画面,被用在了“梁家河篇”的开场,从一开始就带给受众视觉冲击。
    “这个独特的开篇也诠释了我们这趟采访历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攻坚克难,追求最好的作品效果,这或许就是新闻人的初心。”吴璇说。
    创作团队的真诚创作,让观众看到了齐心老人亲手绣制的针线包“娘的心”,看到了当年《河北日报》头版头条《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的报道,听到了习近平同志亲口讲述当年在梁家河建沼气池的细节和在宁德进行清退公房工作时的坚定决心……

                                                               一次从电视端到新媒体平台的嬗变

    《初心》是央视第一次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人物专题片首发平台,从传统电视端移至新媒体平台。
    其实,在《初心》创作伊始,央视就充分考虑到了微视频碎片化传播的新媒体属性和移动端用户的收视习惯,每集片长都不超过8分钟,简洁精要,长短适中。3集短视频不加一句画外音解说,全部用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在资料片中的自述和历史见证者的回忆,生动具象,引人入胜。
    “《初心》不是一部旧有视频资料的再剪辑再汇编,而是一种全新的运作与创新突破。”杨继红说,在节目的采编过程中,央视尊重历史更看重现实,放手新媒体团队大胆创作,通过资料剪辑增加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实地拍摄提高现实的贴近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在王国庆看来,对于这种重大政治题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把领袖人物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表达得如此生动,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短、快、新、实的特点,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说,《初心》以短视频方式,展现宏大主题,有故事、有视角,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平缓沉稳的语调讲述自己当年插队的故事,配上陕北黄土地和窑洞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编辑季建明告诉记者,《初心》耐看耐品,实现了全网多个端口广泛转载。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的新闻作品,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闫松 赵新乐 李婧璇)

采访

                                          把视频优势延伸至新媒体舆论场——对话央视新媒体新闻部主任、《初心》策划人杨继红

    :《初心》系列微视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划的?
    :2016年,“不忘初心”成为民众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当年年底,我们中央电视台就提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以“不忘初心”为主题,利用央视独家视频资源,并充分挖掘地方台有史料价值的影像资料,制作《初心》系列时政微视频,以视频优势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追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来龙去脉。
    :《初心》为什么要选择微视频的形式?
    :自推出“V观APEC”微视频以来,央视新闻中心持续改进以时政微视频为核心的“V观”系列产品。我们把“V观”微视频作为战略性产品来设计,将视频优势延伸至新媒体舆论场。这次《初心》系列微视频的创作也是我们不断做好新媒体报道的又一次重要尝试,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人物专题片首发平台,从传统电视端移至新媒体平台。
   :与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相比,你们对时政微视频报道有哪些要求?
   :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要想在新媒体上得到有效传播,必须适应新媒体特点,对新闻产品作出创新。比如“碎片化”是新媒体传播的一个突出特征,“央视新闻”的时政微视频报道已逐渐形成了短、新、快、活几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炼出了“轻剪辑、深阅读”的创意,要求编辑记者挖掘、提升背景的可阅读性,一条60秒的短视频,配发的图文背景、解读往往上千字。
   :这里面下的功夫实际上并不比一个传统报道少。
    :对。《初心》策划之初,创作团队搜集整理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到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脉络的文字、视频,检索了央视上千小时的新闻视频,从十几万字的同期抄录中,精挑细选节目素材。大家在素材搜索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开掘故事,根据故事线索组织同期声,设计拍摄,还原现场。
   :在《初心》的传播上,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系列微视频的投放要充分考虑到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以《初心》为例,3月18日晚,该片在央视新闻客户端首发原创,随后央视新闻移动网矩阵号平台、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秒拍和今日头条客户端央视新闻头条号同步转发,形成报道声势;次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在发布视频的同时,配发了深度文稿,生动、详尽地介绍了视频报道的精彩内容,然后向全网重点推荐。这样,既保障了央视作为原创视频制作者的主张权益,又通过全网转发充分扩大了报道的影响力,触达广泛用户。(闫松)

                                                     真诚·严谨·执着——《初心·宁德篇》采访手记

    没想到《初心》能这么火,很感谢观众和网友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回顾拍摄过程,我想用3个词对我们团队负责的《初心·宁德篇》的拍摄作个总结。

    第一个词是真诚。

    一方面是作为编导记者的我们真诚,另一方面是采访对象的真诚。
    团队成员前后4次到福建,3次到宁德,主要是寻找媒体资源,以及和当地宣传部门建立联络渠道。因为有了较为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较好地“吃透”了宁德当地清房工作相关媒体资料,所以拍摄团队和宁德的宣传部门、采访对象之间彼此信任。片中的采访对象、时任宁德地区纪委副书记张经喜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后期整理同期声时可能会产生问题,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天一大早给我们打电话,特地将自己整理的手写材料送给我们。采访对象的真诚激励着团队一定要制作出精良的作品。
   
    第二个词是严谨。

    时任宁德地委办政研室副主任李金暄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宁德地区部分干部违规营建私房现象突出,“买地、砍木材、拿三材”。考虑到观众对“三材”这样的专有名词不熟悉,团队决定在字幕中添加注解。经与李金暄本人反复确认,“三材”是指钢材、木材、水泥。2014年10月30日《福建日报》头版文章中也写道:“违纪违法建私房,侵占了良田耕地,占有了当时国家专用‘三材’(钢材、木材、水泥)指标。”通过权威信源和采访对象的“双重”确认,制作了字幕注解。我们必须严谨再严谨、认真再认真。
    《初心》使用的媒体资料素材,时间跨度长且来源丰富,涉及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和地方党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等。对于每一份素材我们都认真标注来源、节目名称和播出(拍摄)时间,对于台内素材,我们甚至找到了职员表和上载的素材。
   
    第三个词是执着。

    《初心·宁德篇》开篇短短5秒钟的“城市黎明”画面,实际上是拍摄团队在后半夜用了4个小时的延时摄影完成的。那天,大伙几乎没睡觉。介绍清房时使用了1990年福建电视台新闻资料,团队希望重返新闻现场,看看20多年后的宁德清房现场。由于时间久远,没有人能准确回忆起当时的拍摄所在地。拿着几秒钟的画面,团队从诸多细节开始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确认了现在的宁德芦坪社区为当年的清房所在地。
    为了展现当时的宁德地委办公室,团队要使用无人机航拍的方式,但受到窗户尺寸的限制,无人机无法完成全程拍摄,换句话说,飞进办公室就飞不出来了。为了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从1层至3层的拍摄由摄影师遥控无人机完成,从3层窗外至室内,摄影师手动“牵引”无人机模拟斯坦尼康拍摄,通过后期编辑贴近“一镜到底”的视效。
    从《初心》项目启动时的一筹莫展,到团队小伙伴一起开策划会、一起找素材、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做后期剪辑……《初心》就这样完成了!而经历这个过程,也让我们明白,有些事情不是因为看到希望了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寇琳阳、白云飞)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wMTgyNA==&mid=2650616693&idx=1&sn=ea35350ebb52faf977a3e28ae1fd13af&chksm=be9338ba89e4b1ac14a21ecec0747089181d3aea6402bd3f3625e572d79781e9eaccbdcae55c&mpshare=1&scene=23&srcid=0412D1H5fpgQsIqN0wMYihAU#rd